我叫狗狗-我是貓


      這一對門簾是用拼布中一種叫貼布繡的技巧製作的,上面縫的是女兒的兩隻貓,小花貓是妖精,已經到天國當小天使去了,黃色的就是狗狗。布上的文字是直接用一般色鉛筆寫上去的,已經在洗衣機裡絞了五、六年,還是很清楚;白色的布上印著無數貓咪,可惜在照片上看不出來。




      這件作品上的狗狗,尾巴上掛著一隻絨布老鼠,是因為看了一本童書,裡面描述一隻聰明的暹邏貓喜歡把自己的玩具老鼠綁在尾巴上,還利用滑雪技巧救了自己一命,朋友說那是在寫神話,天底下那有這麼聰明的貓?但份屬半個主人的我我覺得狗狗實在太聰明了,就替她也掛一隻老鼠,表示我有一隻聰明貓。


      十二年前,第一次看到狗狗的時候,震驚於她亮麗的外型,立即向醫生提出領養意願;事隔多年,在另外一個醫院看診,才抱出提藍,年輕的醫生就大叫:「換主人!換主人!」可是,跟眾多人間美女一樣,十二高齡的狗狗逐漸失去婀娜身影,而且拖著她特有、下垂的肚皮,除了對她情有獨鍾的媽媽以外,已經少有人稱讚了。


       大家都奇怪為甚麼貓咪的名字叫「狗狗」,因為她是和狗一起長大的,不會喵喵叫,只會歐歐歐的,從喉嚨裡發出一種像火車頭發動似的長串聲音,我們用類似的注音叫,為了方便,就寫成狗狗。


轉送又轉送

      狗狗在乳貓時被棄置在醫院門口,因為太可愛了,醫生養到八個月才把她送給一位客人,可是領養人不能接受這麼活潑好動的貓,不到一個月就被退回去。醫生又改送另一位客人,相信這位「人類」是把領養的「畜生」用某一種鏈子拴住,狗狗到我家兩年後,脖子上的毛才恢復正常,看不出曾被束縛的一圈;大約五、六年後,才不會在有人碰到脖子時全身僵硬。


      狗狗在一歲多時,又被棄置在原來的醫院,我們領養她時,大約十八個月。她從小在鐵籠裡長大,左右上下鄰居都是狗,連吃的都是狗糧,可能是咬不動吧,養成直接吞食飼料的習慣,牙齒也不太好;因為缺乏運動,肚皮鬆鬆軟軟的垂下,奔跑時搖搖晃晃,看了也不知道是該難過還是好笑。領養時,醫生說:「小巫婆很習慣在籠子裡的生活,你不需要把她放出來,環境會比較乾淨。」


      我們當然是要讓她自由活動的,領養的第三天,因事外出,怕她欺負另一隻老貓,想把她先關起來,結果她橫躺地上,四腳撐住籠門,死命爭扎,一副「如果再進籠子裡生活,還不如死了算了」的模樣,到現在想起當時情境,都還覺得心酸。領養後一星期,我依照廣東人的老習俗送一盒糖果給醫生,她從提籃探頭出來看到醫生,二話不說直直鑽到我衣服裡,死命的抓著我,回家的路上,也從籃子裡伸手出來攀著我的衣服。


分離焦慮症


      十歲以前,她喜歡獨佔主人,有明顯的分離焦慮症,可是女兒有兩隻貓,所以她幾乎全天候都在生氣,為每一件牽涉到貓的事情生氣,大家可以想像當中途貓數多的時候,狗狗的心情壞到甚麼地步。而且她會分辨,她討厭長相、個性可愛的小貓,不太排斥不討喜的貓咪;當家中有2-4個月的可愛中途小貓時,狗狗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去打小貓,她不會伸爪子,只是用肉墊,但還是會把小貓打得嗚嗚直叫,打完了,氣消了,再嚷嚷說她要吃東西。


      妖精在生的前五年,狗狗不准她到女兒房間,但在妖精慢性腎衰竭發病後幾天,狗狗自動把女兒的床讓出來,整整八個月都不再有追打妖精的動作;妖精去世的那一天,狗狗全屋奔跑慶祝,興奮到不行,當天晚上又回到她鍾愛的床上位置。


      旁觀妖精長達八個月的治療,狗狗的貓生觀大改,從此再也不跟小貓們計較,只要小貓不去煩她,她也不會每天去打小貓了,偶然還會對少數比較低調的殘障貓、岱瑁貓釋出一點善意。對那些一直想表現:「我很可愛」的愛撒嬌、黏人、漂亮的大貓、小貓,就沒那麼客氣了!


身懷絕技


      可能害怕再度被遺棄,狗狗剛到我家時,非常討好我們,女兒發現她智商特別高,就教她坐下、站起來、握握手、原地騰空翻滾等一些小狗的動作,她都學得很快,而且會挑人,碰到不喜歡的人,她會朝不同方向伸手,繞過她不願意碰觸的人。可是後來她發現別的貓並不需要做那麼多事情,就再也不肯學新花招了。


      後來唯一再學的是用口接空中掉下來的餅乾,為了替她減肥,女兒每天一顆顆的把餅乾丟給她,結果發現她居然能用口接到大部分拋給她的餅乾,看到的人都開懷大笑;進食的速度大為減緩,體重果然有效控制。不只一次,認識的醫生介紹媒體來採訪,我們覺得她年紀大了,不喜歡陌生人,一一拒絕。


      如果以做人的標準,狗狗是一隻品性低劣的流氓貓,可是我常懷疑背後的成因是甚麼?多年的中途經驗,在愛的教育下長大的貓,通常都樂觀隨和,是誰讓狗狗一輩子害怕再失去親人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t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