仿菊矢洋子1.jpg 

這是仿日系緞帶繡名師菊矢洋子的刺繡,

以後會出現在一個很另類的作品上。

繡它(摻雜不同技巧共有九片)

是一種技術訓練過程

對我來說,

非常枯燥無味(比當年練素描更無趣啦!)


自己的作品喜歡帶一點故事成份,

不太喜歡完全只是呈現技巧,

但深信技術是工藝的基礎,

藝術不一定需要技術,

意念與思考一定是更有價值的事情;

但忽視工藝,

美感無從呈現。

仿菊矢洋子2.jpg 

對大部分人來說,

工藝是更接近生活的藝術;

台灣是個普遍不重視工藝技術或美感的地方,

沒有給予工藝創作人應有的尊重。


日本的家用陶瓷日益精美,

可以傳家;

台灣的塑膠碗卻越來越多,

而且很難看到有設計感的商品,

大家隨便用,

價格不高,

不喜歡就丟,

不會有珍惜的感情。

 


不喜歡,

但我堅持學習每一種能學習到的技術,

因為我想了解它。

工藝技術可能不是藝術,

但藝術創作

尤其是有設計感的商品,

必需擁有精準工藝技術的工作人員去完成。

仿菊矢洋子3.jpg 

為甚麼大家不只一次看我陳述這些事情呢?

因為拼布是外來工藝,

縱使在發源地的美國,

也是小眾活動(但藝術界對拼布了解的人不少),

國內懂得欣賞拼布作品的人實在不多,

了解拼布過程的人更少。


作為一個熱愛拼布工藝的人,

看到拼布學習過程及技術

長期被拼布界以外的學者評擊,

不想再關在家裡心痛落淚,

想大聲說:


「為甚麼油畫可以一直探尋光影之間關係,

   水彩不停呈現花木之美,

   木雕刻劃縱使是傳統的人、事、物,

   都可被接受;

   傳統拼布不需要不停的被評擊為“只會拼接、貼縫“。

   如果有人只想在過程裡享受那一份寧靜,

   (我用它平安渡過失婚負債、惶惶不安的歲月),

   享受完成作品的美感,

   跟不停畫風景的水彩畫者有何不同?」


以過往長期課本編輯和教材編寫設計的訓練,

從社大開始

認真面對台彎拼布工藝的未來,

成就無須在我。

木山春代展品.jpg 

明後天要去上課,

另一個比菊矢龜毛十倍的日系名師木山春代,

可是這個老師的作品真的好美呀!

(照片完全看不出來,想像非常古樸的陶瓷藝品就對了!)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ta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