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這一篇最有關連的應該是愛滋之嫁和今昔(見分類“身為女人“)
我不知道這樣的拼布作品有多少接受度,中國人到底是個偏向保守的民族;
這不太是拼布族的作品,但又很難擠進藝術家的行列,
藝術呈現常需要非常強烈的張力,通常不會出現在我的作品上。
我的作風喜歡含蓄、視覺上唯美;
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,我既然拙於言辭,
不如多看美好的一面,在生活中盡我所能做我選擇的一點點,
盡頭之日不愧對身為小市民的一生就好。
我從年輕就沒有萬丈豪情,只想簡單度日,
能用拼布抒發心情,還算滿足。
這件作品是先把圖轉印在布上,再剪下來拼接,
意念多過技巧。
門簾上的圖來自古老的護書,是中國性學大師劉達林的收藏,
第一版聽說是偷渡到法國印行,後來台灣比較開放後,在台印行了一版。
護書是中國人的嫁妝畫,也就是春宮畫;
以前的人沒有所謂性教育,結婚年齡又早,
父母在女兒出嫁時,在嫁妝中放一本護書,
洞房花燭夜小夫妻把護書拿出來,依樣畫葫蘆,就成事了。
相傳護書加綁紅繩,放在大樑之上或謹慎收藏,
可防家宅失火..
春宮畫明明是煽火的,卻說可防失火,
古人挺幽默的吧?
這件作品叫「入門大囍」
大喜之日,先入門才有兒女,
有剖腹產之前,凡人出生莫不過此門,
視為門簾,有何不可?
今昔 http://artalk.pixnet.net/blog/post/20872458
愛滋之嫁 http://artalk.pixnet.net/blog/post/19940607
後記:
女書店曾向我借這件作品,我害怕掛一段時間之後會變破布,
就帶工作人員到台北迪化街布市買不織布
她們自己用釘書機做了另外一件門簾,
後來參加比賽獲獎,當時我在病中,朋友紛紛來道喜,
讓我一頭霧水。
事實上,女書得獎的原因是一入此門,
書店中的理念有如子宮孕育了現代女性的自主意識,
http://www.twh.org.tw/12/07-9.html
女書店 http://blog.roodo.com/fembook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