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文又跟這隻大頭狗沒有關係啦!
只是一些屬於我自己的拼布課程遊戲碎碎唸。
頭痛了好幾個月,終於讓我想出來一份乳癌拼布教學課程。
大家覺得好笑嗎?乳癌跟拼布...
有一個拼布朋友,早年是護士,現在想為乳癌患者做一點事情,
可是乳癌跟拼布有甚麼關係呀?
每年都在義賣,
但可以有更密切、更積極的做法嗎?
日想、夜也想,
怪不得大家都說這個人對動腦比動手來得更積極,
不過動腦長不出來大家想看的拼布,
沒有做過又想不出來怎樣透過拼布做教育工作?
過程其實是緩慢的,中間經過一年多的討論。
剛開始只是在想能不能教患者做拼布,
紓解她們的沈重心情,
後來發展出教育與療癒這兩個面向的內容,
是意外,
而且教師還必須至少有兩個專業背景:醫藥與拼布。
Education through quilts...
26年前,為了Education through art 或 Education in art 這麼一件事情,
和朋友(大部分是中小學教師)舌戰一個月,
當時教育界普遍認為國中小的美術課程,
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氣質、修養或審美觀等等目的而存在,
並不是為了讓兒童接觸藝術的本質。
記得當時二十多人裡,只有我不是美術本科系畢業,
但也只有我堅持美術課程就是為了藝術本身的價值而存在,
其他功用只是附帶的,可有可無;
最後,當時的老師是一位剛從歐洲回國的兒童美術教育學者,
肯定我的觀點(也惹火了好些人),給了我莫大的鼓勵,
其後不到十年,全台的美術教育觀點改變(不過我不是教美術的)。
剛開始到社大開課,
是為了想把一些創作的教學方式帶入台灣的拼布環境,
秉持的依然是工藝必須是尊重藝術本質的,
(到此為止,談下去又扯太遠了)
進入社大之後,發現社大開設藝能課程的目的並不是培養藝術工作者,
也不能只為了休閒目的(希望與坊間商業藝能活動不同),
社大要求的正是當年我反對的:利用藝術為手段進行其他教育功能,
而且希望這些功能是具體可見的,所以我安排了簡介性別教育的課程,
還有一些其他的介入方式,但乳癌這個單一目的課程,
著實讓我困擾了很久,把它設計出來後,不得不嚷嚷一下。
事實上,創作只能引導,沒有人能「教」創作。
技術教學是一件簡單的事情,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學習與教導,
創作引導是困難的,我並沒有把握,
因為始終沒有藝術界的創作者願意深入研究拼布這門外來工藝,
最後,我和一群朋友決定自力更生,
以在社大開課方式組成一個創作探索團體,
也很慶幸在朋友支持下,立即就要開始運作了。
樹苗養活後,
希望有更多真正了解藝術的人能為它灌溉,
才會有見樹又見林的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