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清桂的第二本書出版了,
是我一直鍾情的紅花布哪!
http://iservice.libertytimes.com.tw/liveNews/news.php?no=335864&type=%E7%94%9F%E6%B4%BB
阿嬤的紅花仔布 傳承台灣最美的記憶 【2/28 11:59】
〔本報訊〕台灣特有的「紅花仔布」是很多人小時候對於家的記憶,床單、被套上一朵朵色彩鮮明豔麗的大紅花紀錄著50、60年代的台灣文化,台灣花布名稱創始人吳清桂基於對花布的熱愛,耗費數年跑遍全台,蒐集許多台灣花布圖案並且集結成冊,出版《台灣花布》一書,隨書附贈圖樣應用光碟與印有美麗花樣的紙張與花布,希望讓更多人體會台灣花布之美。
基於對台灣花布的熱愛,吳清桂收集了超過200餘款的台灣花布圖樣,包含多款市面少見的典藏品與絕版品,在《台灣花布》一書中,不僅介紹布料本身,也詳細追溯了台灣花布的歷史淵源與印染程序,她表示,「拍攝這些花布的過程,每一塊花布都經過我的手燙熨過,留著我的情感和痕跡。」希望能把這些花布的故事呈現給國人。
本書最特別之處在於,隨書附贈圖樣應用光碟,與印有美麗花樣的紙張與花布,讓每個人手中都有一塊花布把玩,可以自己動手做,親自體驗台灣花布的迷人之處,編織專屬的花布夢。
(自由時報的近日報導)
一般拼布族不太喜歡紅花布,
的確有許多使用上的問題,
像我昨天為了縫一些圖形,
拿了十多片不同的花布浸水試驗,
竟然只有兩片不退色,
實在為難,
要讓年輕一代重新接受這個美麗的回憶,
恐怕需要一些其他的思考方式吧?
今年需要同時完成兩個日系拼布指導員的作業,
應該是很緊張的一年;
本來一直有點排斥這種外來的證書制度,
但後來覺得既然台灣自己沒有辦法有一個較好的制度存在,
那就援用別人的制度吧?
這並不是一、兩個人可以改變的事實。
日本當初由藝術家和教育家投入拼布教育,
加上日人的民族性,
讓日本的拼布發展在三十年裡趕上美國的兩、三百年,
台灣的藝術與教育界則投入批判,
台灣拼布也超過二十年了,
絕大部份依然停留在仿作,
非常無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