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曾經選修過社大的手工藝課程,不能說不好,
但看不出它和社大理念(知識解放、打造公民社會)有何關連?
也看不出與商業技藝補習有何不同?
只是人數較多,程度參差不齊,在教學上更為困難;
以我自己喜愛的拼布課程來說,各校成果展示大同小異,
都是屬於簡單的成品,因為每學期都有新手,很難進階。
從事教學的朋友一再告訴我:
「社大能做的就是這樣了!不能跟拼布店相比的!」
在拼布界,社大代表的是一個廉價教學體系,不會接觸真正的拼布工藝。
反而在非正規拼布教師的課程裡,偶而可見一些耀眼的成品,
但因為缺乏穩固的工藝技術或藝術理論基礎
(兩者之中,工藝或藝術教師需有其一),
作品相對粗糙,學員大多不能學到如何判別一件布工藝品的優劣。
喜歡DIY手作的成就感並非一種錯誤,不喜歡精細的技術也不是錯誤,
每個人都可以認定自己喜歡的事情,但作為教師必須有比較的能力,
可以明言自己重視或不重視的內容,
但如果說傳統拼布重視技術是「錯」的,
「因為當代藝術是不需要技術的」..
排斥精緻的工藝技術卻一定是一種錯誤。
這就是我前幾天突然罵人的原因。
在藝術裡,技術不是主角,
創意及作品本身能表達的意念有沒有價值才是重點,
但不會是排斥技術就可以叫做藝術;
一群人聚在一起做手作或DIY,換個顏色不叫創作,
手作本身也是一種樂趣,
沒有創作意圖並不丟臉,到底我們的教育缺乏這個部份,
需要改變的時間。
從工藝的角度看,技術是必需的,美感、質感的培養需要比較,
喜歡名牌的人不一定是貪慕虛榮,而可能是相對有欣賞能力。
藝術品不一定是名牌,但一定有別於DIY式的手作,
也一定有別於缺乏美感或質感的成品。
痛心的是排斥誤導了拼布藝術的本質,
也誤導拼布工藝的品質。
如果知道什麼是對的,就會做對的事情,
那一點也不難,難的是不知道自己做錯誤的事。
(這是網友留言)
懷念和孩子們玩陶偶的時光(作者目前都已經二十七、八了吧?)
天真本身就是創意與品質
可是通常成人做不到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