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布是美國兩百多年代代相傳的手工藝,
拼布家自小從祖母、母親學習,成年後再從為數眾多的社團裡獲得資訊,
加上也有許多拼布家在做不同風格的教學,
綻放出自由多樣的拼布世界,
尤其是1970年藝術界開始進軍拼布,成立自己的拼布展,
站在尊重傳統拼布技藝的前提下,鼓勵內容創作和技術創新,
大量納入多媒材及多元技術,讓美國拼布進入另一個新紀元。
http://www.quiltnational.com/bkgd.htm
日本的拼布在二十多年前,
一位熱愛拼布的藝術家加入教育工作,
有系統的短中期拼布訓練裡,
同時有嚴謹的工藝訓練及美術設計課程,加上商業結合
造就了日本大群國際名師,
讓日本的拼布工藝在短短三十年裡迎頭趕上美國,
發展出獨特的日本風格拼布。
這裡有一位拼布家的網頁http://www.katsquiltgarden.com/
http://www.katsquiltgarden.com/katztravel/060205/060205.htm
有介紹這位投入日本拼布教育的不做拼布的拼布老師
台灣的拼布教育則相對停滯,商業鼓勵的是銷售,不是創作;
沒有創作,就不會內化成為自己的養分。
拼布工作者還需要一段改變的時間,
才有可能不再依賴所向披靡的外來設計,嘗試走出自己的路。
這兩個月,我在「讀」社大,讀黃武雄教授推動社大的種種,
我讀出了她的美好夢想,也體認到她是一個烏托邦;
當條件良好的大學都沒有辦法貫徹理想的時候,
我們能期望寄人籬下的社大能做多少事情?
但多年的貓中途經驗,
卻也讓我期盼夢想的衣角依然可以華麗,
夢想與現實在妥協中共存,
學著為能實現的片段感動。
這是我在社大看到的感動
偏不叫她肚皮舞的埃及東方舞教師蔡適任